为使ECMO团队更加成熟,给更多重症患者提供了生的希望,达到更好的ECMO救治效果,今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ECMO管路预充培训。
本次培训由副主任医师邢伟主导,医护共同参与。大家积极响应,通过学习规范化流程,认真钻研预充的各个步骤,进行积极有效讨论,针对如何快速建立预充管路,如何有效防治感染各抒己见,针对科内不同机器类型做出不同流程。每一位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都能将预充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为建立成熟的ECMO团队、快速成功ECMO救治打下坚实基础。
9月30日,接心内科监护室紧急会诊,一位39岁男性患者,体重100Kg,急性心梗PCI术后心功能无法恢复,心源性休克,需要依靠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双肺大量湿罗音,无创呼吸机纯氧支持下氧饱和度勉强维持88%,患者自觉强烈濒死感,ECMO小组赶到床旁后,迅速评判,认为进行清醒VA-ECMO为最佳选择,克服患者躁动、重度肥胖对建立血管通路的不利影响,同时争分夺秒进行管路预充,30分钟内VA-ECMO顺利运转,患者由危转安,随后在主任医师肖雪飞、主治医师靳欣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逐渐停用血管活性药物,脱离呼吸机,病情得到根本逆转;七天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随后ECMO小组采用床旁加压拔管术成功拔除动静脉插管,避免了在手术室才能进行的复杂血管缝合,后期未见穿刺部位出血,超声可见患者血管血运均正常。目前患者已转普通病房,情况良好。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称为体外膜氧合,是在体外通过膜肺将血液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同时将血液中代谢的废物排出的过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和心脏骤停,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和机会,因此也被誉为“生命之泵”。
ECMO的工作原理虽然相对简单,但操作需要高度的技术支持和密切的团队合作,除了穿刺患者的静脉和动脉,并将之与ECMO设备连接之外,ECMO管路的顺利预充也关乎救治成功的时效性。
重症医学科主任何智辉表示,ECMO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ECMO的使用率和救治存活率也在逐渐提高。当前,国家将ECMO技术纳入限制类医疗技术,患者是否需要ECMO救治,需要经过有资质的团队进行严格判断。ECMO不只是一项技术,也是最能体现重症救治能力及团队协作水平的医疗救治活动。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为省内最早开展ECMO救治的科室,每月ECMO患者2-6例,积累了丰富的ECMO救治经验,并具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ECMO小组全天候待命,可随时出发,进行危重患者抢救,24小时救援电话18975186153,为三湘父老构建可靠的生命护栏。
[上一篇] 医院开展“世界血栓日”系列活动
[下一篇] 医院第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41199 总访问人数:40108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