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一例在湘雅三医院完成机器人援助复杂腹壁巨大复发切口疝修补术的患者来院复查,复查其术后恢复良好,已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据悉,今年58岁的张大爷2年前在外院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脐疝开放修补术”,因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而行“切口裂开缝合及脐疝修补术”,不幸的是术后再次出现腹壁切口疝,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咳嗽时腹壁切口处会慢慢鼓出一个大包,甚至引起腹部隐隐作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腹壁切口疝越来越大(30×20cm)。患者为此辗转多家医院,均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被医生拒绝行手术治疗。最终,患者及家属求助于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疝专科,朱晒红教授、朱利勇副教授、易波副教授、李伟正主治医师经过反复讨论并启动MDT模式。消化内科、放射科、麻醉科、病理科、ICU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后,最终为张大爷制定了采用机器人援助操作腹壁巨大复发复杂切口疝修补术。由于患者在外院已行多次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右下腹有肠粘连、与腹壁粘连,予以松解粘连,同时发现距回直部约30cm左右可见小肠走形迂曲折叠、粘连致密无法与腹壁分离,遂决定切除该段肠管,并切除部分大网膜进行腹腔减容,预防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第一天就可下床活动,术后第五天进食,术后第七天出院,术后恢复满意。
腹部巨大切口疝若未获得有效的治疗与控制,最终可能发生失代偿,即腹腔内脏器逐步移出原来的位置进入疝囊,当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之比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可能对机体的呼吸、循环系统构成威胁,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而腹壁切口疝因其位置的不同,腹腔镜器械有时无法做到无死角缝合固定,而利用手术机器人灵活的操作臂可以真正做到无死角精细缝合,完成疝环的关闭和疝补片在腹壁“天花板”的固定,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巨大切口损伤。同时,相比于腹腔镜下的枪钉固定补片,缝合固定其异物反应更小、固定更牢固,术后并发症更少。
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Ⅱ科致力于各种复杂疝的微创技术发展和改进。目前每年完成500余台各类疝手术,包括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切口疝、脐疝以及造口疝等各种疝疾病,并创新应用机器人援助疝修补技术,实现了疝修补术更小损伤、更快恢复,将医疗新技术服务于广大患者,给疝患者带来更好的诊疗体验。
[上一篇] 王知非教授团队行微血管减压术 助87岁老人战...
[下一篇] 医院帮扶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湖南省政府 | 红网 |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湖南省教育厅 | 中南大学 | 湘雅医学院 | 湘雅医院 | 湘雅二医院 | 协和医院 | 华西医院 | 西京医院 | 瑞金医院 | 复旦中山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 中山医院
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河西岳麓区桐梓坡路138号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版权所有
湘教QS3-200505-000574 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1139号 今日访问人数:36318 总访问人数:400588154